7月X日国内商品期货市场,原油系板块集体走强引发市场高度关注。截至午盘收盘,低硫燃料油(LU)主力合约大涨1.92%,报收4568元/吨,创近两个月新高;SC原油主力跟涨1.35%,燃料油、沥青等品种同步收涨超1%。板块总成交额突破120亿元,资金净流入达8.6亿元,显示机构资金正加速布局能源类资产。
值得关注的是,低硫燃料油已连续三个交易日放量上行,持仓量单日增加2.3万手至28.6万手,多空博弈进入白热化阶段。新加坡现货市场0.5%低硫燃料油报价攀升至640美元/吨,较月初上涨5.2%,内外盘联动效应显著增强。
1.地缘政治溢价持续发酵中东局势再度升温成为关键催化剂。胡塞武装对红海航运的新一轮袭击导致VLCC油轮运费单周跳涨18%,叠加美国战略石油储备补库计划推进,国际油价站稳85美元/桶关键位。高盛最新研报指出,地缘风险溢价已为布伦特原油注入5-7美元/桶的"保险成本"。
2.航运需求超预期复苏全球航运业迎来"淡季不淡"行情。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(BDI)月内累计上涨22%,集装箱船运价指数(SCFI)欧洲线报价突破2200美元/TEU。船用燃料需求激增背景下,新加坡港低硫燃料油单周销量突破42万吨,环比增长13%,创2023年Q4以来新高。
3.炼厂检修季供给收缩亚洲炼厂进入集中检修期,中石化湛江炼厂、韩国SK创新等企业装置停车,导致低硫燃料油日产量减少约8万桶。EIA数据显示,美国馏分油库存骤降325万桶,降幅远超市场预期,全球轻质馏分油供应趋紧格局凸显。
从技术形态观察,低硫燃料油主力合约已有效突破4500元/吨的箱体上沿,MACD指标形成金叉且红色动能柱持续放大。国泰君安期货分析师指出,若本周能站稳4550元支撑位,上行空间有望打开至4700-4800元区间。
国际海事组织(IMO)的限硫令仍在重塑全球船燃市场格局。数据显示,2024年低硫燃料油在船用燃料中的占比已提升至68%,较政策实施初期增长23个百分点。这种结构性转变带来两大投资逻辑:
1.炼化工艺升级红利国内炼厂加速布局渣油加氢装置,中石油广西石化新建的200万吨/年渣油加氢裂化装置预计Q3投产,可将高硫燃料油转化为低硫产品,单吨加工利润较传统工艺提升300元以上。这种产能升级直接推高低硫燃料油的边际定价权。
2.仓储物流体系重构全球主要港口低硫燃料油储罐利用率攀升至82%,新加坡、鹿特丹等枢纽港出现"一罐难求"现象。中远海运在舟山保税区新建的50万立方米储罐将于年底投用,这将显著增强我国在亚太船燃市场的定价影响力。
1.跨品种套利机会当前LU-SC价差扩大至-86元/吨,处于历史25%分位水平。考虑到低硫燃料油裂解价差(CrackSpread)持续走强,建议关注多LU空SC的套利组合,目标价差修复至-50元区间。
2.期权波动率交易随着OPEC+会议临近,LU期权隐含波动率(IV)升至32%,较历史均值溢价15%。可采用卖出宽跨式组合(SellStrangle)策略,在4300-4800元区间布局,捕捉波动率回落收益。
3.产业链联动投资航运板块与低硫燃料油存在强相关性,中远海能、招商轮船等标的的股价与LU期货60日相关性系数达0.78。建议建立"多LU期货+多航运股"的跨市场对冲组合。
宏观风险:美联储降息预期反复可能引发美元指数剧烈波动政策风险: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(CBAM)或增加航运成本技术风险:生物燃料替代进程加速可能压制传统船燃需求
机构观点:广发期货能源首席研究员指出,三季度低硫燃料油有望维持强势,但需警惕8月北美飓风季对炼厂开工率的冲击。建议投资者采用"逢回调做多"策略,重点关注新加坡库存、船运指数及炼厂开工率三大领先指标。
(本文数据截至2024年7月X日,投资建议仅供参考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