截至北京时间15:00收盘,沪铜2311主力合约报收72,380元/吨,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.2%,日内振幅达2.4%,最高触及73,150元/吨,最低下探70,980元/吨。成交持仓量同步放大,单日成交量突破28万手,持仓量增至45.6万手,市场活跃度创近三个月新高。
从分时图看,早盘受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影响,铜价跳空高开0.8%,随后在71,500-72,000元/吨区间震荡。午后中国8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.7%的数据公布后,多头资金大举进场,推动价格突破72,500元/吨关键阻力位。伦敦LME铜库存单日减少3,725吨至12.8万吨的年内低点,进一步强化看涨情绪。
1.宏观政策转向刺激需求预期全球央行货币政策进入宽松周期:美联储9月利率决议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4.75%,这是2023年激进加息周期后的首次转向。欧洲央行同步宣布扩大资产购买规模,中国央行则通过定向降准释放流动性。宽松政策直接推升工业金属的金融属性溢价,高盛模型显示,每降息25个基点将提升铜价中枢约3%。
2.供给端扰动持续发酵智利国家铜业公司(Codelco)旗下Chuquicamata铜矿因劳资谈判破裂,自9月12日起启动罢工程序,该矿年产量达32万吨,占全球供应量的1.5%。秘鲁LasBambas铜矿因社区抗议暂停运营,刚果(金)Kamoa-Kakula项目遭遇电力供应中断。
CRU数据显示,2025年Q3全球铜矿产量环比下降4.2%,精炼铜现货升水已攀升至120美元/吨。
3.新能源需求结构性增长据国际铜业协会(ICA)测算,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用铜量将突破280万吨,较2022年增长160%。中国光伏装机量前8个月累计达180GW,同比增长45%,带动光伏用铜需求增量超50万吨。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三期投产,单厂年用铜量预计达8万吨,形成新的需求支撑点。
从周线级别看,沪铜主力合约已突破长达18个月的震荡箱体上沿(70,000元/吨),MACD指标红柱持续放大,RSI数值升至68进入强势区间。日线级别形成“上升三法”看涨形态,短期支撑位上移至71,200元/吨,上方第一目标位看至75,000元/吨历史压力区。
CME铜期货非商业持仓净多头占比达32%,接近2021年牛市峰值水平沪铜期货期限结构呈现Contango(远期升水),反映现货紧张可能被高估美元指数在104关口反复争夺,若美联储释放鹰派信号或引发铜价回调
供给端:WoodMackenzie预测全年铜矿产量增速将放缓至1.8%,显著低于年初预期的3.5%。主要扰动因素包括:
智利铜品位持续下降,C1现金成本同比上涨12%至1.8美元/磅印尼Grasberg铜矿深部开采难度加大,矿石处理量减少15%刚果(金)新矿业税改导致项目投资延迟
需求端:中国基建投资加速落地,1-8月电网工程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3%,国网计划年内新建特高压线路4条,预计带动铜需求增量25万吨。全球空调库存周期见底,格力、美的等厂商补库需求集中释放,家电用铜量环比增长18%。
关注72,000元/吨支撑位,若有效站稳可轻仓试多设置动态止盈策略:价格突破73,500元/吨后分批减仓重要事件节点:9月20日中国LPR报价、9月25日美国PCE数据
采用“金字塔式”建仓策略,在70,000-72,000元/吨区间分3档布局配置比例建议:工业金属板块占总仓位不超过15%对冲工具:买入看跌期权或做多铜矿股ETF
铜加工企业:在73,000元/吨上方逐步增加卖出套保头寸终端采购商:利用沪铜期权构建“领口策略”锁定成本库存管理:将物理库存比例从60%降至40%,增加期货虚拟库存